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2008-10-31Trick or Treat?萬聖節快樂

根據wiki百科的資料,萬聖夜(Halloween)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榶果。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萬聖夜英文稱之“Halloween”,為“All Hallow Eve”的縮寫,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Christmas Eve”。“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原是歐洲天主教徒追悼逝者、聖人的夜晚「All Hallows Eve」。因蘇格蘭文拼字差異,演變成現在的字眼。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

萬聖節「Halloween」這個字起源自16世紀中期,至於今日常見的各種過節方式,則可追溯至千年前愛爾蘭農民相信秋收慶典時剛離開人世的鬼魂會重返人間。當時的人將南瓜雕成燈籠夜間用來照路避邪,戴面具、披獸皮希望自己看來可怕,甚至被鬼魂誤認為「自己人」,以免受打擾。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諾卡(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節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相傳戴各種古怪面具的原因是要讓趨吉避凶,讓惡靈不敢近身。

19世紀中,相關傳統被愛爾蘭移民帶來美國,逐漸擺脫了陰暗傳說,成為年度歡慶盛事,還增加了遊行及沿街討糖的習俗,讓大人、小孩都能同樂。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物資短缺,控制供糖,此習俗曾一度消沈,直到戰後才逐漸恢復。除了討糖及變裝遊行,過去用來避邪的住家門前裝飾,許多來自傳說的元素也流傳至今。走在街道上,不妨一一辨認。最流行的裝飾元素莫非各種造型的南瓜鬼臉,原本是用於燈籠。白骨骷髏則被古代愛爾蘭人視為靈魂的象徵。其他還有披著白布的鬼魂、寓意不祥的黑貓及黑蜘蛛、象徵吸血鬼的蝙蝠等。當然,最常見的也是此節日的起源,是乾草堆、麥梗、南瓜、玉米等象徵豐收的符號。

今年在萬聖節中,小凸的學校舉辦慶祝豐收的活動,每個學生都要穿農夫裝參加遊戲,內容有撿蘋果和剝玉米等。很多要糖果的活動都自下午放學後開始,我們是第一年參加沒啥經驗,一直等到晚餐後小凸才開始着裝,期間很多小朋友都已經來我們家裡敲門,大喊Trick or Treat來要糖果。

圖一:有露2點喔!小凸正在換蜘蛛人裝,是的小凸今天就是打扮成Spider Man。
DSC_0223

圖二:戴上面罩,蜘蛛人變身完成。
DSC_0225

圖三:小凸跟主人家人小朋友互動的情形。
DSC_0232

圖四:小凸可是很受歡迎,你看大家給糖都給的很高興!!
DSC_0239

圖五:這家最好笑,因為地處偏遠,所以都沒有人光顧要糖果,我們還走在對街時,結果他們家的小孩看到小凸還說:over here;給小凸糖果後居然還說,thanks for coming。
DSC_0253

圖六:小凸媽帶著小凸滿載而歸!!
DSC_0242

3 則留言:

素卿 提到...

學長:
恭喜您,不論是畢業、找到不錯的工作、娶到很棒的老婆、有可愛的小孩都很值得讓人為您覺得高興,看到這麼多可愛的照片及生活點滴,既使很久不見,也覺得很親切,下次再看到永強時,一定要把您的照片給他看,讓他羨慕一下。再回來台灣時,如果有空可以來和我們聚一聚,讓我們也分享您們的喜悅。

素卿上

mei 提到...

小凸把拔真的很用心捏
看你的文章除了休閒娛樂還可以長知識^.^
小凸一定很愛萬聖節吧
除了可以變身帥氣的蜘蛛人, 還可以得到好多零食
小凸媽剪短髮了耶 新髮型不錯看喔~

TOTOPA 提到...

網上遇故知,真叫讓人心情暢快;謝謝各位,是你們不棄嫌啦!有空再來逛逛吧。

Dear素卿姐,
您就別折煞我了吧,小弟從不敢在您面前以學長自居,看到您今日的成就,再想想自己的職位,頓時覺得汗顏的很。說真的,對您的關心十分感動,回台時一定找您、孟玉和永強等眾好友聚聚,也煩請您幫小弟留意一下職缺,萬一要回台時免得喝西北風啦。

Dear Mei,
您說的一點也沒錯,小凸可是愛死了萬聖節,現在天天嚷著晚上要再去要糖果呢。